恍如昨日

恍如昨日

生命與流動影像皆隨時間流逝而展現潛能。每一次啟動熒幕或投影機,過去攝下的故事便於當下重生。在「恍如昨日」中,六位深諳此道的藝術家以影像想像未知的死後世界,並詮釋不同文化與信仰中的線性與輪迴人生觀。

普帝邦阿朗潘以《天堂的故事》(2011)重構死亡的記憶與亡父歸來的撼人經驗。阿希什阿維庫塔克的《給象頭神的獻祭》(2010)與巴吞蓬蒙特德斯巴迪的《X之歌》(2017)皆以緬懷溘逝友人為題:德斯巴迪以過期8毫米與16毫米菲林,創作獻給已故樂隊成員的輓歌;阿維庫塔克嫺熟地利用鏡頭速度與倒轉動作,講述朋友還魂。阮純詩的《冬去春來》(2008)倒放越南詩人葬禮的佚失片段,推想詩人被噤聲的命運能否改變。薩米亞哈拉比的電腦動態繪圖《雅法》(1992/2019)以幾何抽象之圓形,勾喚對巴勒斯坦港市的童年記憶。張照堂與林強合拍的經典紀錄片《王船祭典+》(1979/2019)呈現靈性修行般的道教儀式,省思超越時空的文化傳承。

  • 支持機構

頁頂圖片:阿希什阿維庫塔克《給象頭神的獻祭》,2010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