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模擬器
時間模擬器
本節目只限持有電影節通行證及當日通行證之人士參加。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。
在數碼世界的模擬國度,時間可以被任意加速、減緩、重建及操控。然而,矛盾的是,這些模擬事物之所以教人信服且引人入勝,正因它們全憑我們日常的時間體驗。時間能否純然存在於模擬之中?數碼是否徹底改變我們的時間觀?本放映活動的作品,從數碼科技的預設用途出發,如電腦模擬、電子遊戲、人工智能、數碼儲存及網上會議環境等,提出對上述問題的思辨。
施政在《熔於時間#1》(2022)中運用減速電腦生成影像,重新構想冰山崩解的過程,探索人類、冰川與科技時間尺度之間潛在的相互影響。另一方面,巴赫·諾伊札德的《特斯拉主義:未來終結後的經濟學》(2022)則是不斷加速的賽車遊戲,回應高度企業化的社會中生產與消費的速度,以及未來被不斷推後的狀態。草野絵美的《神經閃現的變換記憶 #2》(2023)透過人工智能展現東京街頭時尚史,探討紀實與機器生成記憶之間衍生的關係。Shinji Toya的三部錄像散文《遺忘之美?》(2015)反思數碼語境中的遺忘美學,尤其是數碼影像的合成、數據遺失與網絡足跡。最後,在集體創作的《 明天我將回到這個世界》(2020)中,緬甸的年輕藝術家們想像在整天Zoom 會議中的時間流逝。
施政《熔於時間#1》,2022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巴赫諾伊札德《特斯拉主義:未來終結後的經濟學》,2022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草野絵美《神經閃現的變換記憶 #2》,2023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Shinji Toya《遺忘之美? 第一部》,2015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Shinji Toya《遺忘之美? 第二部》,2015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Shinji Toya《遺忘之美? 第三部》,2015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
莫妙玫札奇、克里茲陳奈因、塔拉普喬泰、喬林昂、康妙圖喬、加百列圖、希里梅圖、格里芬、林赫昂《明天我將回到這個世界》,2020,相片由莫妙玫札奇提供
-
支持機構
頁頂圖片:草野絵美《神經閃現的變換記憶 #2》,2023,相片由藝術家提供